这季除了北京拍的不好看外,其他看着都还不错,特别是青海和西藏,也太好看了!澳门也很不错,拍的独有韵味。一直等看我国的美丽宝岛,本来昨天就要播辽宁省和台湾省,突然调到今天,今天8点守在电视机前突然又播成了电视剧,是什么原因怎么又突然不播了呢?看了一下明天的节目单,也没有,是侧底不播了吗?好想看台湾省啊!!!😭
哈哈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了,还记得初中第一次看航拍中国的时候,再到高中推荐给地理老师放给全班看,现在已经大三了,真的是五味杂陈……所以特地来开个帖,记录一下,留作纪念吧~
11.07作为首都,我能理解关于它的航拍得有不同于其他省份航拍的意义所在,但是很难找到它好在哪里,只能说它让我知道了北京真的很大……不过这并不影响我爱古朴厚重的北京,我一定要去一趟故宫! 另外,超级期待重庆和台湾٩(*´◒`*)۶ 11.15更新,看广西的时候脑海中一直环绕着苏轼的一句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拍的真好,广西真美! 重庆的也拍得蛮不错~看得我有点想家了,出现了好多熟悉的地方。想起高中的时候总想着离开重庆,去远方,现在读大学才有了特别的感受~ 最近重庆疫情恼火,希望我的故乡快快好起来
本人的评价标准很简单:看了以后想不想去耍。
鉴于本季开头过于劝退,后面虽然拉回来一点,但是由于水平参差不齐,给人总体印象还是受了影响。
先在前面排一下我心里这一季的排名(个人主观因素浓厚):
第1档:非常推荐
青海(有点封神了 值得n刷)
第1.5档:
西藏(拍摄加成其次,主要是本身风光太太太好了)
第2档:推荐
广西、湖北、澳门(都在水准之上,拍出了当地风格)
第3档:一般(如若个人对城市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
香港、重庆、河南(略低于期待)
最后档:非常不推荐(完全厕品)
北京(不多说)
最后两集辽宁和台湾没播出,还是很遗憾。特别是台湾,本来真的很期待。
以下是按播出顺序,边看边写的短评(想到啥写啥,同样主观因素浓厚):
1.北京:不想多说,浓浓政治味,没有啥亮点倒满是槽点,差点没看下去。《航拍中国》经典的片头解说“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再熟悉的景象,也变了一副模样”,就像写命题作文,我们期待着航拍给出一份有新意有亮点的答卷,然而北京的成片给人一种还是那副模样的感觉。通篇都在强调了“政治中心”这一个全国人民都知道的点,毫无新意还一股说教味,也不是不能主旋律,但第一集着实没把握好这个度。
2.广西:这一集不错,比起第一集好太多,熟悉的航拍味回来了!自然风光、城市人文、动植物都平衡得不错,画面也拍得相当好看,有山水田园牧歌的感觉。看了想再去旅游,除了闻名中外的桂林漓江等,个人对地下河天窗、赶海和涠洲岛也印象深刻。本集学到的知识:原来南宁在北回归线上!(ps这集主旋律也比较适当)
3.青海:这一集太美太震撼了!封神了!我看预告片的时候就最期待的一集,正片更是超乎我的想象,个人觉得这一集在全系列都可以排进前三了。画面选景和叙事节奏都很优秀,配乐更是锦上添花。茶卡盐湖的绿色漂亮至极(绿色爱好者狂喜),克服千万险阻的青藏铁路,可可西里的雪豹、牦牛、藏羚羊和棕熊,荒原上风的形状,冰川的第一滴水……都让人印象深刻。大山大川、大江大河,不需要任何铺排,它们就在那里,就能给人纯粹的、想要膜拜的震撼和感动。古老的冰川,巍峨的群山,蜿蜒的江河,高原的生灵,长江与黄河开始的地方,人类的过往与未来……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怎能不让人一次次热泪盈眶。特别是结尾关于黄河的文案,和第三季山东那一集结尾处黄河入海的文案照应起来,好感动!这一集值得重刷好多次!
4.湖北:这一集也保持了该有的水准,自然湖光山色之美、人间烟火、历史底蕴都拍得很好,有的画面美得可以拿来当壁纸了(比如大峡谷撑船那一桢),人文方面以“理想”为线索也衔接得不错(三峡大坝、武汉长江大桥、英雄城市武汉的汉阳铁厂和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作为文博人,片中提到楚王冢和荆楚文化还蛮让我惊喜的,不过吐槽下为什么片段导引的时候没有说。最后的文案升华得非常好,又被感动到了!这集对湖北旅游的借鉴价值还蛮高的,之前想去湖北不知道怎么规划路线,如今整集看完脑子里已经有湖北旅游攻略的雏形了。
5.香港:这集导演煞费苦心了,能把一座城市拍足一集的篇幅,同时不太给人凑时长的感觉。这一集将自信开放的现代城市之美展现得不错,连拥挤的快节奏的生活也拍出了诗意,还兼顾到了人与自然(猴子跳水蛮可爱的),虽不是饕餮盛宴,却也给人带来清爽小菜的美味,总体上不算失水准,但也没有给人惊艳之感。
6.西藏:随着直升机一直向上、向上,看见云层之上雪山的模样。这一集跟青海一样,雪山、冰川、大湖,组成一方真正涤荡心灵的秘境。我真诚地羡慕这片雪域高原的生灵草木,它们可爱而自由。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看多少次也不会腻烦。看这一集的预告时我还觉得不痛不痒(可能因为青海的预告很出色),不过正片中每一帧极致的美景,在不知不觉中就让人沦陷其中,可能这就是西藏的魅力吧。本集的导演和青海的导演风格上还是有明显差别的,不需要多宏大的叙事,用纯粹的雪山高原美景带给人美的体验,用轻松自然的氛围渲染出西藏的自然力和生命力,很适合拿来当旅游宣传片!
7.澳门:这一集带给了我意外之喜,在我这比香港那集更优秀!围绕传统与开放两个主题,别具匠心地把一方小天地拍出了大格局。这一集展现了异国风情的建筑和街道、中西合璧的院落、照亮海面的灯塔、充满诗意和情调的生活等,不是顶级的视觉享受,但是明显感受到导演想要强调的澳门与祖国血脉相连的文化传统以及至今与祖国的亲密联系,不是说教式的,反而带给人亲切感和温暖感。《七子之歌》响起的时候,还蛮感动的。
8.重庆:作为重庆人本集学到的两个知识:重庆是世界上最大的平行岭谷城市 ;嘉陵江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这一集确实把长江、三峡、山地、桥梁、火锅、棒棒、红色文化等重庆元素都拍了出来,特别是长江三峡篇幅蛮大的,对于外地人来说,这确实是大家熟知的重庆显著的符号,不过在本地人看来,还是比较遗憾没把重庆拍全面,比如意识到大足石刻真的被低估了,都不配出现在导览中,十几秒的时间即一闪而过,还不如把拍来福士的时长分点给大足石刻(大多数重庆人好像都觉得来福士不好看);此外,渝西确实是查无此渝西了。个人比较喜欢的是拍巫山神女峰的镜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能因为拍的是自己的家乡,眼光就更挑剔一些,总体来看,我认为这一集拍得比较扁平,中规中矩吧。
9.河南:河南这集,本考古文博人DNA动了又动,不过更是因为二里头遗址、殷墟、郑州商城、商丘等这些熟悉的名字本身而动,而不是这一集呈现的拍摄画面,毕竟我们只能在屏幕上看到一个个土堆和探方。就我个人而言,几千年历史的厚度,仅凭直升机航拍的遗址画面很难淋漓展现,反而是史书寥寥数语,或是去博物馆亲眼看看那些带着历史气息的文物,更能激怀对那些远去的时代的想象。这一集我边看边感到遗憾,虽然也拍到了现代的开封,但也更让人遗憾北宋的开封城已被黄河带来的洪水湮埋于地面数米之下。虽然提到中华文明的起源,但石器时代的文明没有被提及。不过有一句解说词让我印象蛮深刻:“因为有了黄河与中原,有了太多历史,这片土地本身也成了文物。”言归正传,河南这集主要是围绕着黄河与中原两大主题展开的,讲黄河主要笔墨花在了水利工程,讲中原则侧重于追溯历史和农耕文明。一上来就是嵩山少林寺、二里头、洛阳、老君山等重头戏,感觉有点开头即精华了,本集我个人觉得最佳的拍摄画面即是少林寺、老君山、龙门石窟和小浪底。看完其实是有点小失望的,可能是我期待比较高,航拍确实没拍出我心中河南的感觉,也许这份历史的厚度,需要亲临其间才能更有体会。
现在在武汉生活,那就评价一下武汉部分吧。一开始还是很担心这集关于武汉的内容。担心拍成武汉市一家独大,又担心疫情讲的太多强行煽情,让外地人产生“武汉只有疫情可讲”之类的错觉。 播出后,前一个设想成真了。从涨渡湖(位于武汉市新洲区)算起武汉占了16分半,也应该是整四季里面省会出镜最长的了… 不过这段内容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从水入手,到长江两岸,而后延伸开来,进入平凡的市井生活,最后从历史与现代的“英雄气”中回到长江中央,在夜景璀璨中收尾。(其中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东湖樱园等景点值得一去)中间有理想这一主题以及最普通的生活情景穿插其间。结尾加入的新版主题曲似乎有苦尽甘来的释然,还有对未来理想的期待。 遥想三年前刚封城时的惊慌、买不到菜的焦急,而后见证着这座城一点点地恢复,再到现在终于回到正轨上……带着这些回忆再看这集结尾,有点百感交集。 如果没有疫情,或许中共五大会址、江汉关以及“将军县”红安也会有介绍吧……不过湖北能在这个纪录片里有名字,已经很高兴了。 也期待春暖花开之时,遇见更加美好,更加温暖的城市。
至于别的省份:除了北京政治相关讲的太多了别的还是有些当地特色的,另外有无人知道,,台湾还会播吗。。
【Part1 前言】 等了半年多的台湾篇几经周折,终于顺利播出,意义很大。 第一,满足了像我这样期盼已久的观众对于云端饱览宝岛风光的期待。 第二,标志着航拍中国系列的完美落幕。此外,台湾篇作为整个系列的最终篇,时隔近半年姗姗来迟、但最终加入航拍中国大家庭,冥冥之中有着强烈的象征意味(PS: 一点个人过度解读——纪录频道官微最近几天为台湾篇预热时回顾了前三季省份,营造出一种其它省份都在等待台湾篇播出的氛围,同样象征意味浓厚)。 第三,通过国家级电视媒体平台,向全世界播出这样一集全面介绍了台湾当地人文特色与地理风貌的纪录片,不能不说是一种彰显主权归属的鲜明标志。 【Part2 全片赏析】 观看全片,个人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传统与新意并存。既较完整地涵盖了日月潭、澎湖湾、阿里山、清水断崖这种国人耳熟能详的台湾地标性风景,激发出最广大观众对于台湾的最初印象与美好想象;又别出心裁地选取了类似鹿耳门溪、九份、龙山寺、月世界、石梯坪等大陆人民不太熟悉的景致,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熟悉又陌生、全面而多元的台湾。 第二,选址全面,详略得当。选址点位囊括了东西南北四大海岸(如:东海岸花莲清水断崖、沿海公路;西海岸台中港、高美湿地;南海岸鹅銮鼻;北海岸野柳、金瓜石)、岛内几大山脉(中央山脉、阿里山脉、海岸山脉);核心城市(台北市、高雄市)、离岛(澎湖列岛、龟山岛、兰屿、马祖岛、金门岛)。再辅以详略得当的讲解(如离岛方面,对澎湖列岛、龟山岛和金门岛讲解较为细致,对兰屿、马祖岛寥寥数句带过),从地理区位、地貌特征等维度较为全面地勾勒了台湾的全景图。 第三,人文与风景并存。在人文方面,既选取了台南孔庙祈福、屏东迎王平安祭典王船祭、高雄元宵灯会、台中大甲镇澜宫妈祖环岛巡游等人文风俗,体现出两岸同根共祖的文化传统;又选取了赤崁(kàn)楼与郑成功塑像、沿海公路、狮球岭隧道铁路、以四四南村为代表的台湾眷村等历史文化景观,揭示了台湾归属的历史渊源,并弘扬了抗击外敌、金瓯无缺的家国情怀。而在风景方面,以台北与高雄为代表的现代都市律动、以清水断崖与中央山脉为代表的台岛特有景致、以玉山圆柏、花莲鲸豚与湿地鸟类为代表的和谐生态景象、以鹅銮鼻与诸多离岛为代表的热带迷人风情,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出一个立体的台湾形象。人文维度与自然维度双元并行,有机统一,共同完成了台湾独特风貌的叙事。 第四,色彩鲜明,配乐优美。由于台湾本身是身处亚热带和热带的岛屿,海洋的蓝色与热带植被的绿色成为本片的主色调。在主色调之外,还夹杂着赤崁楼的红色、金瓜石的金色、龟山岛“牛奶海”的白色、兰屿民居屋顶的黑色以及王船祭和妈祖巡游的彩色。绚丽缤纷的色彩,无论是从狭义的画面配色上来说,还是从广义的景色丰富性上来说,都拼贴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台湾。而配乐方面,同样的乐器音色在不同的片段里传达的感情不尽相同,却都恰如其分。比如说,同样悠扬的提琴声,在讲述阿里山原始森林被日本侵略者砍伐殆尽时,是饱含了国仇家恨的哀伤;在讲述四四南村的眷村往事时,是寄托了民族离殇的遗憾;而在讲述兰屿的自然风光时,则烘托出热带岛屿的如梦似幻。再比如,承接沿海公路、开启阿里山片段运用的女声哼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世居于台湾的众多原住民部落那富含原始苍茫与野性的民族音乐。总之,精彩的配色与配乐使本片含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Part3 结语赏析】 其实之前我一直既好奇又担心,这一集的结语会是怎样的。含蓄而有深意是可以预见的语言风格。但如何不太生硬地转向结语、又如何准确地传达出弦外之音,其中的分寸很难把握。这需要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播出后的海内外舆论走向、岛内合作摄制机构的意愿等等。很高兴可以看到以金门岛作为全片的结语,摘录片子结语的最后一段: “金门岛虽小,但它的视野开阔。它可以久久凝视眼前的大陆,回眸看见浅浅的海峡,还时常远眺宝岛台湾。它的眼神里有光,因为举目皆是同一个中国。” 选取地理区位极为特殊与重要的金门岛作为最后一个点位,以金门岛的视角作为结语的行文线索,构思巧妙。而这段话里蕴含的感情,想必每一位爱国同胞都能够深刻体会。 【Part4 写在最后】 对于台湾篇,我度过了很长一段苦苦等待的时光。我经常神经质一般地去逛导演微博,逛纪录频道官微,检查央视节目单,去各大APP的专组里寻找一些微弱的蛛丝马迹。我也经历了“期待→心灰意冷→假装遗忘→偶尔真正遗忘→释怀”的心理变化。我承认我对这一集短短50分钟的纪录片存在一种近乎偏执的期待,也明白大部分人可能难以理解这种情感。但这些都不再重要了。台湾篇的顺利播出,彻底打消了像我一样的部分久等无果的忠实观众的疑虑。这短短的50分钟,惊叹和神往于宝岛风光,也有一些难以名状的感动与悲伤。衷心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祈愿国家早日统一。我相信这一天就在不远的将来。
今天航拍中国辽宁终于出了,其实已经听到了很多消息,也没抱有太大的期待。作为一个纪录片创作者就做几点基础问题总结。
1.辽宁篇的风景很少,多人文,近代史。
2.辽宁篇拍摄的天气差,画面不透彻。
3.整体的叙事脉络有割裂感,逻辑不够连贯。
4.内容删减太明显了,这也创造了一种割裂。
5.文案相比较而言略显平庸,个人感觉。
我们都明白辽宁为什么和台湾压轴,我觉得先不从“某些战略”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谈谈其创作上的不足。三维地图有一处明显的错误,出现的时间是刚播完觉华岛的片段,本应该从辽西觉华岛开始,飞机却从辽东桓仁附近飞向了下一个目的地。
沈阳的铁西区介绍中国几个第一那一块选择了一个铁西区的十字路口,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铁西的特点,也没有辽宁特点,铁西作为东方鲁尔有其特色的一方面。
其他城市的十字路口也差不多这样。航拍时的天天气有很多选在了阴霾的秋冬,天空不通透,像是吸烟室,看了很压抑很沉闷,像是辽宁近些年的经济发展一样。
冬泳拍的一般。我觉得这可以做一些文学性的尝试,体育精神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这也是可以俯瞰的,某种乐观,某种抗争。
新松机器人厂有点拍的像是家电生产厂。不得不说,辽宁原来的重工业有一种蒸汽朋克感,现在的机器人有有点赛博朋克感,不过都好像是在传达着一种创伤。机器人的现代性有时候让人想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一种人文的,社会学的,伦理学的,哲学的问题。重工业也有一种内部的超越技术的人文深度的问题。这和南方,中原一些地区的商业,农业带来的现代不太一样。
觉华岛那个我觉得太跳了,直接扯到了家人团聚。前后的联系,无论是大段落还是小段落,我觉得都挺差的。分别与相聚这里面可以用镜头表达的太多了,为什么是破冰呢?
锦州夜市,本溪秋色,辽阳水库,铁岭的蒸汽列车出现的有点唐突。盘锦红海滩,丹东的鸟浪和鞍山的鞍钢拍的还行。
锦州夜市的烧烤很单薄,辽阳,本溪一笔带过了。
大连的有轨电车摄制组想赋予的故事性感觉也很淡,而且不美。我觉得有轨电车应该是上个世纪遗落到现代的古董,它包含着近代史,历经了群星闪耀的年代。而且我觉得那个航拍团队的平流雾拍的真的好,虽然后期下了很多功夫,相对于航拍中国的大连平流雾更精致,迷人。下面自行对比
(以上是刚拍中国的)
(以上是哔哩哔哩随便找的)
继续五分!最后一季以首都开篇,估计以湾湾结束。广西篇,青海篇美不胜收!期待接下来西藏!(没错我真的很爱看风景)//西藏篇看完,开篇的珠峰直接把我震撼住了,感慨万千
北京拍成这样,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什么缘故,文化的北京、历史的北京、人间的北京都输给了政治的北京。第二集广西开始恢复了以往水准,很是喜欢😘航拍中国系列不仅景美、文案美,音乐也是纪录片的灵魂所在,每次战歌一响起我都想哭,我最心爱的纪录片终于要完结了,从2017年陪伴我到现在,每年我都找出来重新看,实在不忍心因为第一集给她扣分,因为五星也是我心里最圆满的结局。
这一季好几个省份和城市都想看,第四季结束就把祖国的全部大好河山收录了个遍,想一想真是烧器材的节目组啊!
北京这期,天气真不行。
第四季更新了,最近一直看五大联赛,没开过电视,今晚打开电视发现新的一季在播放西藏。家里打来微信,连着好多个未读视频。寄了两箱苹果,一箱上面写着‘她’。但很显然没有‘她’。家里下雪了,明年是本命年,母亲要我买红内衣穿,父亲要我今年必须结婚,不能再拖了。我能怎么办呢?没有工作也没有fiancée,还要一直说谎,不知道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什么也不想干,不想出门也不想社交,也不想工作,我这辈子大概是废了。【CCTV-1】
难为北京集的导演了,硬生生凑了50分钟
首集北京真的不好拍,但是从广西开始,那个航拍中国的味道又回来了!西藏篇美翻了! 开播半年后,最后一集「台湾」终于播出了,给这个我最爱的纪录片画上圆满的句号。
消无声息的开始播辽宁了…明天会播台湾吗?青海这一集最后的结尾把我感动哭了…西藏这一集的文案很棒澳门虽然体量有限,不过拍的倒是“小家碧玉”,很清新
水准之上,依旧绝美!
广西的比北京强多了
啥也不说了,青海这集直接拉高本季高度,估计只有西藏能打了!!!!
单看第一集,这基本上翻车了,北京城拍的也太平淡了,毫无亮点,看的过程睡着好几次。南水北调说水来自一千多公里的南方,实际上目前只有中线工程,尽头还在河南,而河南还是北方。到第三集青海,卧槽,如果北京得一星,那么青海可以十星,原本还不错的广西直接也黯淡了下来。
湖北拍的太好了,结尾直接升华了😭
第一集首都北京,当宣传片吧画面不行,讲文化吧没啥内容。
正确打开方式:直接跳过第一集
第一集就拍得乱七八糟,感觉很不妙。算了,脑残五星 ps:看完第二集广西,人文和风景齐聚,熟悉的航拍中国~
五分给到广西,等了两年的内味终于回来了
已经变成一种政治任务了
今天更新到了第7集。“北京篇”和“西藏篇”一度让我认为我看的是两样的纪录片……不过从整体而言,这个纪录片好啊,好就好在,这个纪录片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作为首都,我能理解关于它的航拍得有不同于其他省份航拍的意义所在,但是很难找到它好在哪里,只能说它让我知道了北京真的很大……不过这并不影响我爱古朴厚重的北京,我一定要去一趟故宫!另外,超级期待重庆和台湾٩(*´◒`*)۶11.15更新,看广西的时候脑海中一直环绕着苏轼的一句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拍的真好,广西真美!重庆的也拍得蛮不错~看得我有点想家了,出现了好多熟悉的地方。想起高中的时候总想着离开重庆,去远方,现在读大学才有了特别的感受~最近重庆疫情恼火,希望我的故乡快快好起来